《天門狐仙》和《魅力湘西》“彩鳳雙飛”
3050個座位,近段時間93%的上座率(每場2800人以上),《天門狐仙·新劉?抽浴返摹耙剐銏觥闭宫F出了強大的納客能力。
與之相呼應的是《魅力湘西》,2600個座位,一天兩場,場場爆滿。
在一項關于張家界旅游演藝的調查問卷中,在張家界旅游計劃當中觀看的演藝節目評選數據顯示(多選題):《天門狐仙》和《魅力湘西》分別占了51.85%和52.78%。
除了市場、票房上的號召力之外,《天門狐仙》和《魅力湘西》在全省文化企業中,攜手樹立了張家界文化品牌形象。
日前,省文化廳有消息稱,張家界天門狐仙文化旅游產業有限公司(更名前為張家界天元山水旅游文化有限公司)和張家界魅力湘西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脫穎而出,入選全省文化企業30強。
專家組根據行業影響力、行業代表性等眾多嚴格的評選條件,綜合考慮申報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指標,從省直和各市州數百家文化企業中精心遴選,兩家企業脫穎而出。
在旅游演藝行業,高盈利與高溢出效應并存。一方面,在初期高投入之后,由于運營成本相對較低,成熟旅游演藝項目往往可以維持較高的毛利率和凈利率,且衍生業務將進一步拓寬其未來的盈利空間。另一方面,旅游演藝行業溢出效應突出。國內外經驗表明成熟旅游演藝項目對經濟的貢獻可達1:5至1:10。正因其高盈利和高溢出效應的特征,旅游演藝行業備受資本市場青睞。
所以通過注資來打造的《天門狐仙》和《魅力湘西》藝術精品成為市場的引領者。
《天門狐仙》億元投資之后的三年間,節目打磨得越發精致,藝術水準不斷提升。
張家界魅力神歌集團要對《魅力湘西》進行全方位升級,并且拿出2000多萬元的資金對《梯瑪神歌》進行改造,并且致力于“文化產業鏈”打造。
5月19日舉行的深圳文博會“打造中國演藝之都暨張家界旅游演藝品牌推介”新聞發布會上,張家界魅力神歌文化傳播集團正式揭牌成立。標志著文化產業的“銀河戰艦”1.0版的問世,亦悄然改變著旅游演藝行業的格局。
《魅力湘西》選送《追愛》節目亮相龍年春晚舞臺,春晚過后,“追愛張家界”成為年內旅游熱門話題。時至今日,熱度不減。 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體制改革齊頭并進
近年來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發展,促進文化與旅游融合,文化產業獲得快速發展,產業結構不斷優化。
僅2010年,我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就達到19.39億元,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%,文化產業在我市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。2011年,《天門狐仙》接待游客36萬余人次,經營收入將近4000萬元!恩攘ο嫖鳌方哟慰70多萬人次,收入達2.5個億。
“十一五”期間,全市文化產業年均以23.6%以上的速度增長。截止今年上半年,全市文化經營單位達1800多家,從業人員3.2萬人,文化增加值達19.5億元,占GDP的比重超過8.1%,占比在全國居于前列。
在旅游演藝越來越彰顯為我市旅游產業發展先導力量的同時,我市旅游演藝產業也進入了戰略清晰、規劃具體、目標突出、路徑分明的新階段。
文化產業的繁榮是我市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標志,更是我市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里程碑。它預示著公共文化服務將活躍在旅游產業這個大舞臺上,旅游演藝產業正融入全市旅游經濟的大循環,整個旅游演藝產業建設將在社會發展前沿大力推進,并迎來張家界人的“演藝之都”夢。
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文化體制改革齊頭并進。得益于我市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。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,加上底蘊深厚、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,以及厚重珍貴的紅色文化。都為全市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泉。
各家演藝企業充分利用張家界深厚的民族文化資源和特色,挖掘、整理、利用民族文化資源。如《魅力湘西》充分體現了“原生態”、“本土化”、“民族化”等特點。為了不斷推出和更新原生態的節目,一大批創作人員常年從事民間采風工作,一旦發現有可取的素材,就以最快的速度加工成舞臺節目!短扉T狐仙》則是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桑植民歌在舞臺上綻放了新的光彩。
在激蕩的旅游市場中,張家界旅游演藝業開始走上了集團化、規;、品質化發展之路,《魅力湘西》、《梯瑪神歌》、《印象張家界》、《魅力張家界》四家本土演藝企業,聯合組建張家界魅力神歌演藝集團。這不僅使得演藝節目能夠強勢整合,更為文化體制的改革提供了嶄新的方向。
目前,集團正在和吉首大學接洽,商量合辦藝術學院,用以解決自有演藝人才以及編導人員的需求。除此之外,學院還能作為人才培養基地,進行人才輸出,同時把旅游演藝的創意團隊吸引過來,參與產品打造以及培訓、教學。 |